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馆陶县旅游景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馆陶县旅游景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个人认为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比较好玩。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位于邯郸市大名县,占地15亩,AA级景点。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开中国碑刻行书先河的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程子视箴碑,明嘉靖陈皇后家族谕祭碑等。
邯郸周边有很多旅游景点,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
1. 石家庄赵州桥:位于邯郸市南30公里处,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2. 七步沟景区:位于邯郸市西南部,是一个以峡谷、瀑布、湖泊、森林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
3. 邢台峡谷群:位于邢台市南部,是一个以峡谷、瀑布、溪流、山洞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
4. 北戴河:位于邯郸市东北部,是一个以海滩、海岛、温泉为主要景观的海滨度***胜地。
5. 天桥岭长城:位于邯郸市北部,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长城之一。
6. 广府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7. 紫山公园:位于邯郸市中心区域,是一个以山水、园林、文化为主要景观的城市公园。
8. 沙河市桃花源风景区:位于邯郸市东南部,是一个以峡谷、瀑布、溪流、悬崖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
以上景点各具特色,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适合的景点进行游览。
邯郸附近的景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著名景点有龙行寺、娲皇宫、五指山、129师司令部旧址、七步沟、青塔水库、武灵丛台、赵王城、丛台公园、方特国色春秋、学步桥、朝阳沟、京娘湖、邺城遗址、兰陵王墓等等。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杨式太极拳(永年县) 2.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 3.女娲祭典(涉县) 4.河北鼓吹乐(永年县) 5.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 6.皮影戏(邯郸市) 7.傩戏(武安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曲周龙灯、豫剧桑派艺术、鸡泽梨花大鼓、永年武式太极拳、永年抬花桌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魏县四股弦戏、肥乡四股弦、馆陶四股弦;高开区东填池赛戏、武安东通乐赛戏、涉县赛戏、永年西调、大名草编、邯山区彩布拧台、魏县传统棉纺织技艺、肥乡县传统棉纺织技艺、峰峰矿区苇子灯阵
大家好!我是热爱中国历史的小熙,诚心学习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萧城与辽国的关系。
萧城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又称驻马城、歇马城、盔安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萧太后南下入侵中原,一路势如破竹,一气杀到萧城,直接威胁北宋国都汴梁。(萧城离汴梁200多公里)
为与宋军对峙,萧太后在黄河故道北一夜修起一座用来屯兵储粮的城池,就是今萧城遗址。
在交战中。萧太后之弟萧挞因过于傲慢,竟只带十几个骑兵就跑到澶州城下作死巡查,被宋军用"床子弩"射死。萧太后悲痛欲绝。
萧太后见胜利无望,便和宋签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辽军班师回班,萧城便由此废弃。
萧城四“澶渊之盟”的历史见证。澶渊之盟后,宋、辽在百年内一直和睦相处。
——第二个问题:馆陶县城北迁为何没把萧城当县城?
萧城在旧馆陶县南约2.5公里,而馆陶县是向北迁的,再说这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单位,不可能当县城的。
——萧城的传说——杨四郎在萧城被萧太后召为驸马
众所周知,***滩一战,杨四郎被俘。***滩就在距萧城30公里的金滩镇一带。萧太后见杨四郎相貌堂堂,又武艺超群,便把铁镜公主嫁给了杨四郎。
——介绍一下萧城现状与未来发展。
萧城已有1000多年历史,完全是契丹城池风格,方方正正的,周长约10华里,面积近170万平米。
萧城有四个城门,各城门外又有“扭头门”,是为军事防御所设。比如如南门外的扭头门,城门朝东南开。城墙外的城壕,还有跑马道。
城墙系夯砸而成,每层土厚十三公分,每面城墙各长1300余米。城墙外侧陡峭,敌军无法攀爬;城墙内侧有坡度,守城的士兵可以轻松爬上。
城内有七十二眼“饮马井”、东西两座点将台、磨盘洞、烽火台、及萧太后斩杀战俘的“万人坑”。相传此城是辽军用头盔装土夯成,故又称“盔安城”。
为保护萧城遗址并加以利用,冠县规划近200万平米土地,用以修建契丹马场、点将台、兵车道、城墙、四门、护城壕、烽火台等景点。
本文系“小熙为***”自媒体原创,敬请指正!欢迎转发!
文中图片均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感谢对小熙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馆陶县旅游景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馆陶县旅游景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lss.com/post/13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