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旅游城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旅游城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包头叫做九原,石家庄叫做常山,西安叫做长安,杭州叫做临安,长安是古城西安的旧称,取自“长治久安”之意。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并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尤其在盛唐时期称为国度,而闻名世界。
古代的城市一般都会筑起城墙。主要为了防御外敌和防止洪水涌入。
城墙用土木、砖石垒成。
有些地方还在城墙外建护城河,使安全性提高。临安古城墙外还加了瓮城,安全性能更高了。
小时候居住的城市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地名还在,但城墙和城门早已了无踪迹,只剩东门的城墙还留有残迹,是用泥土筑成的宽宽的高坡,我们爬上去可以看到很远处。
现在许多地方还有修缮过的城墙遗址,但已不再起原有的作用了。
古代的城市,一般都是有城墙的。
1、首都城墙,以南京城墙为例,墙基宽14米,墙高14-21米,内为夯土,外有青砖包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都城城墙基本都是这种规格的。
2、一般的县城也有城墙的,但根据城市的战略位置的不同,城墙有薄有厚。以我老家的城墙为例,我老家算是一个战略要地了,县城城墙周长8里,墙基宽10米,墙高8米,也是内夯土外青砖的。一般的县城城墙基本上只有五六米高,多为夯土建造。
3、外国城市也有城墙的。13世纪的巴黎城就围着城墙,还有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都有厚厚的城墙。不过西方和日本与中国有区别在于,他们是封建领主制国家,除了几个大城市有城墙外,一般小城镇都是没有城墙的,只有领主自己建的城堡,因为领主的封地的产出只够他修小城堡的。而中国是封建集权制国家,国家统一为所有城镇修建城墙。
4、考古发现显示,自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开始修建城墙了,为保护部落不受外敌侵扰。彻底放弃城墙是在火器时代开始后。城墙只能防御冷兵器军队,根本顶不住火炮的攻击。自火炮出现后,人类就放弃了在城市周围修建城墙的防御措施,而改为在重要战略地点修建超强防御的棱堡要塞作为防御支撑的近代化防御体系。
古代能称的上城市的都是有城墙的,无论城墙是石头的,还是土堆的。
“城”这个字的解释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城(拼音:ché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 [1] 。“城”古字写作“𩫨”,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城”最早见于战国 [2] 。“城”本意是城邑四周的墙垣,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
能解释城墙最好的字是“国”。国边上这一圈就代表城墙。
这个和中国最早的历史有关。
周朝开始分封同姓姬和功臣姜到各个地区武装殖民,各个诸侯国疆域不大,而人口还不多,所以普遍模式是筑城为国,国外就是郊野,还有蛮夷出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旅游城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旅游城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lss.com/post/13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