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梅州客家旅游美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梅州客家旅游美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粄是梅州的特产,地方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有清凉解暑的作用。
主要食材:黄粄、香菇、肉末、冬笋、鱿鱼、蒜苗
做法
1、把泡好的香菇切丝;
2、冬笋切成块状;
3、蒜苗切成丝;
4、把黄粄切成块;
5、锅加热,放适量油,爆香鱿鱼、香菇和肉末,加入蒜苗、鱼露、耗油、鸡精、盐、最后加黄粄,洒上温水防粘;
6、黄粄超软之后,出锅装盘。
我是梅州梅县石扇镇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我来为你们解答“梅州客家人有种相当有特色的美食叫黄粄,是怎么制作的?”
秉持传统做法制作出来的黄粄,颜色鲜黄,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单独吃,口感筋道而带有一些甜味和香味。将黄粄切成块状,蘸上白糖或者客家人做的“红油”,也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切块配上猪肉、鱿鱼、香菇、小虾米等一起翻炒,做成一道佳肴,吃起来又是另外一番美味,
黄粄由“黄粄水”混“禾米”(禾米是客家地区常见的一种粳米,常被客家人用来酿酒)而成。传统的制作工序较多,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一、制作“黄粄水”
“黄粄水”来源于梅州山林中的一种被子植物——“黄粄叉”,学名叫黄瑞木,它的果实黑又圆,有人也叫它“乌珠子”。首先将***集回来的黄粄叉晾干后烧成灰,在把黄粄树灰放入清水浸泡过滤。有些地方还会加入杨梅树的树枝和干燥的布惊树叶一起烧成灰,然后在用干净的布将灰包好,放入锅中,用大锅焖煮2-3小时,直到析出“黄粄水”。
二、浸禾米
禾米属于籼型糯性晚稻,由于产量低下,已经很少种植,如今基本用糯米和籼米代替。将约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约占三分之二的籼米用清水淘干净后,加入“黄粄水”浸泡数小时,之后进行晾晒,待干燥后再回锅蒸煮,最后将蒸熟的禾米饭取出,放入石臼中捶打约一个小时,直到饭团彻底胶着化,黄灿灿、香喷喷的黄粄便制作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还可添加茶油,这样做出来的黄粄才更香。另外一种做法是将浸泡好的禾米磨成米浆,倒在锅里用文火熬煮,在熬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干而不至于烧糊,制成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粄团,最后再放入石臼中反复捶打半个小时左右(如今都已用机器代替),黄粄便制作完成了。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感谢您的阅读,“涯是客家人,爱吃客家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梅州客家旅游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梅州客家旅游美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lss.com/post/14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