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费用 > 正文

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多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3个相关介绍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2020年张掖全年旅游人数据?
  2. 张掖古城灯会开放时间?
  3. 秋冬旅游或冬春季节甘肃有哪些地方比较好玩?

2020年张掖全年旅游人数据?

张掖市2018-2019年冬春季旅游产品推介会上获悉,今年旅游人次已突破3000万。预计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将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其中,过夜游客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亿元以上。

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了解,张掖市还出台了2018-2019年冬春季旅游奖励补贴办法。在冬春旅游季,凡张掖市内外旅行社组织游客从省外城市包机来张掖旅游,每班补贴在夏秋季补贴标准上增加2万元。市内外旅行社组织市外游客乘专列来张掖旅游,奖励补贴在《张掖市关于鼓励旅行社“引客入张”旅游奖励暂行办法》夏秋季补贴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0%。

张掖接待游客157.91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9.75亿元

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梦幻斑斓的七彩丹霞、气势磅礴的平山湖大峡谷、秋景如画的马蹄寺、骏马奔腾的山丹马场……一处处经典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双节”***期,在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游人如织,车流如潮,旅游业尤为火爆。10月1日至8日,甘肃省张掖市共接待游客157.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5亿元,成为西北地区人气旺盛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张掖古城灯会开放时间?

张掖古城灯展每年从农历正月十二开始,农厉正月二十结束。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屋兰古镇举办,积极制作冰雕,为即将举办的主题冰雕节做准备。据了解,2022壬寅虎年春节期间,屋兰古镇·九曲黄河灯阵启灯纳福非遗展演、“喜迎冬奥·乐享甘州”主题冰雕节、“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将在屋兰古镇开展。

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秋冬旅游或冬春季节甘肃有哪些地方比较好玩?

如果是秋冬季节去甘肃,春节期间应该是最热闹的,当你如果平时去也不错,下面是甘肃春节前夕以及春节期间肃秋冬季节比较有特色的景点。

1、崆峒山风景名胜区(赏民俗/看花灯/赏冰挂/春节祈福) ( 5A景区 风景名胜 国家地质 )

崆峒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崆峒山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被誉为西北的道、佛宗教圣地。春节伊始,与您的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雾霾,来到崆峒山这个天然氧吧,赏冰挂,看花灯,猜灯谜,团团圆圆闹元宵。每年春节期间,景区都会举办相关的春节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届时,赏民俗、逛灯会、品美食、购年货 ,景区崆峒古镇上演最地道的中国年。春节还可以来这里烧香祈福,为家人祈福。

2、麦积山(赏民俗/泡温泉) ( 5A景区 风景名胜 国家地质 )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城市建成区内,为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风景点组成。麦积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地方传统文化中表现较为独特的,有民间祭祀、文化***、歌舞杂艺、饮食文化等。每年春节节庆期间,景区乡村形成秧歌汇演的大阵势,非常热闹。主要有耍龙灯、耍狮子、高台、腰鼓、跑驴、竹马灯、大脑壳等;边歌边舞的有旱船、夹板、高跷、马秧歌、高摇伞、蜡花、打虎、火龙等。春节除了赏民俗外,还可以去景区内的街亭温泉泡温泉,是甘肃春节旅游热门景点之一。

3、兰州水车博览园(兰州春节文化庙会)

兰州水车博览园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每年春节期间,兰州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盛大的“兰州春节文化庙会”,而作为兰州春节文化庙会的主会场之一的兰州水车博览园,届时将有社火表演、文艺演出、迎春灯谜、秦腔折子戏专场演出等多项文化活动,还有高高跷、舞狮、秧歌、旱船等深受百姓喜爱的节目点缀其间,为广大兰州市民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献上了一场有看头、有玩头、有乐头的传统文化大餐。每年的庙会都少不了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民俗文化展示,畅游期间不仅可以真实体验到充满西北特色的市井风情,还能领略到传承历史悠久的精湛传统技艺。兰州春节文化庙会其他会场有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张掖冬春旅游费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