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四五线城市旅游费用高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四五线城市旅游费用高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非常愿意帮您解答问题,但您的提问是“四五线的房子”,四五线城市太多并且评估标准不一,最好能具体到城市,不建立在具体城市、具体地段上的房价涨跌讨论都是耍流氓、过嘴瘾而已。您是刚需买房、自住,据我了解,除了某些旅游热门四五线城市(如承德、大理等)和大型城市带动发展的周围城市(如衡水、玉溪)外,其余四五线城市的房价大都在2500-5500这样,以平均工资3000来看这样的房价不算太贵(设月入夫妻共6000,房价4000,利率5.64,100平40万,首付12万***28万30年,月供1615这样),既然是刚需,如果收入和手里的资金能支付得起(首付)我建议买房——宽松标准是月供占所有还款人收入总和(包括公积金)的1/3;吃紧但合理的范围是月供占所有还款人收入总和(包括公积金)的1/2。从另一个方面讲,刚需就说明是实切需求,收入和资本沾不到买房边的都不叫刚需,他们需要的不是商品房,而是保障性住房。所以自称刚需的人问这个问题肯定是能买得起商品房,但是又怕买了房价又跌,自己买早了觉得亏的这一部分人,那如果我告诉你未来房价会跌,但什么时候跌到多少钱我不知道,所以你就能因为我这句“会跌”的话而一直等着不买房吗?等一年可以,但两年呢?十年呢?如果在这期间房价曲线以极小的斜率而下跌(目前趋势就是这样,斩腰下跌不存在泛化性,而国家对房价政策偏向“稳”),每年跌个一两百块,那您什么时候买房呢?既然可以一直等着不买房,又何谈刚需。对了再提醒您,如果城市不大,又怕买早了感觉亏,那么一定要注重地段!多看看城市规划局的规划,学区房,超多商业聚集地、***旁(只在比较大的城市有用)、稀缺自然景观***旁的房子抗性比较强,如果偏要买离工作地点近的,那就不应该考虑房价涨跌了,随缘去吧,反正就当买个商品买,就算房价只值1元一套,你好歹也有个自己的港湾,而且离上班近。
我一朋友,跟团游,差一点游出脑溢血了!
这是真事!
我这朋友是我们一个小区的。她是天津的中学老师。老师这个职业是“坐地户”,没听说过老师的出差呀!她外地也没什么亲戚。一家子老天津卫。所以,也没怎么出过门。
如今,条件好了,她打算去玩玩吧!她问我“我去哪里玩好呢?”
我说你先由近及远吧!先来个香港。踏踏实实玩几天。一步一步再往外跑。
她也觉得有理。她喜欢深度游。报了一个香港四天的团,准备开始“放飞自我,挑战梦想”。她这人是个数学老师。我觉得数学老师都理性。出门前做攻略。什么浅水湾。炮台山。张爱玲读的学校。张曼玉逛的街道。她都准备好好看看……
满怀欣喜,踏上旅程!
几天后她回来了……
我在小区的小花园遇见她了。就问她:“怎么样?玩的开心吗?”
“开心?我差点,开打!什么事呀?净受气了。香港人怎么这样呀!”大姐气的直蹦!
我一听,不明白。这旅游怎么还影响安定团结了呢?
几个大妈听了也围拢过来,伸着脖子听。她一看来人了,说的更欢了!
“我告诉你们呀!出门就出门,咱不受气!我这是找挨骂去了!把一辈子的骂都挨了。我一到香港先吃饭。吃完了饭,导游就说:你们团本来没这标准。就是四个菜。我自己掏钱给你们加的石斑鱼大虾,你们吃了就帮帮忙,看看这家香港的珠宝店,这里的珠宝啊,都是五折优惠。老板要关门回本……”
完了就带我们去了一家珠宝店。
我 是去旅游的,我买什么珠宝呀!他们有的人买了什么彩宝,翡翠的。我不买,导游说我是白占便宜,白吃白喝……
我花钱旅游去了。怎么还白吃他了。要是知道那什么鱼是他掏钱的,我才不吃呢?
接下来的几天,导游老挤兑我,什么大陆佬,就是穷游。什么都没见过。不消费,光看景,就图不花钱,最可气的是,他后来居然说我是:孤寒鬼,留着钱买棺材……
气的我呀!跟他骂起来了!我还不信了,我凭什么让你骂我。我一辈子都没挨过骂。我爸妈都没骂过我。我们学校校长家长都没骂过我。我老公都没骂过我……
我赶紧安慰。“行行行,咱不生气了!咱再气的高血压了。”
“高血压?我当时气的手直发麻,都哆嗦了。别是血管堵住了,栓塞了吧。我是不是应该上医院看看去,别落什么毛病呀……”
“好吗?您这是旅游去了,还是玩命去了!”
“您一辈子都没挨过骂。这次出门可以说是:增长了见识,开阔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挑战了极限 呀……”
气的大姐都乐了!
大伙儿一通安慰,一通总结……
不过还真是这么回事!这样的“开阔眼界,挑战极限”的“游”谁受的了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五线城市旅游费用高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五线城市旅游费用高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lss.com/post/90353.html